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生態才智點亮環境教育課堂

  公民網北京2月18日電 (記者李博)“大運河是国际上最早開鑿、裡程最長的人工運河,不僅承載著南北漕運的經濟命脈,更蘊含著‘天人合一’的生態才智。”2月17日,北京通州區運河小學開講《千年大運河的生態才智》,老師帶領同學們感触大運河生態魅力與文明底蘊。

  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課程由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聯合北京市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一起打造,旨在通過发掘大運河文明遺產中的生態文明基因,將“人與天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深植青少年心田。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綿延3200公裡,已有2500多年歷史,迄今仍然發揮著重要價值和效果。2014年,中國大運河入選《国际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国际文明遺產項目。大運河不僅具有极端严重的歷史和文明價值,其生態意義同樣不行忽視。

  課堂上,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沈晨光老師帶領同學們走進跨过時空文明與生態之旅。主辦方與授課老師精心打磨課程內容,通過一個個生動故事展现大運河從政治、軍事、漕運到商貿和文明生態功用的演變,讓學生們深入感触運河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課堂上,沈老師通俗易懂地講解了古人在建筑大運河時採用的生態才智,“這些生態才智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极端严重的指導意義,提示我們要尊重天然、順應天然、保護天然,實現人與天然的和諧共生。”

  近年來,北京通州區生態環境局持續推進大運河生態帶管理,採取跨區域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等舉措,推動大運河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现在,大運河已成為人與天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家園,也是中小學生親近天然、開展環保研學的天然課堂。

  北京通州區在生態環境教育方面不斷創新,圍繞大運河定时開展“我愛地球媽媽”中小學生演講比賽、“美麗運河畔,多樣生物圈”觀鳥比賽等活動,旨在增強青少年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同感與參與感,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通州區運河小學積極將生態科學與運河文明融入課程中,“通過今日的課程,讓同學們愈加进一步探究了運河的文明底蘊與生態價值。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出更多‘運河+’生態探究活動,讓環保教育從課堂走向日子。”運河小學相關負責人表明。

  “開學環保榜首課”是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以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活動為依托,在學校開學季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該活動聚集发掘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明,圍繞首都地域特征、歷史文明和各區獨特的環境特征,邀請專家學者一起打造具有首都特征的生態環境教育活動。2024年推出了《北京中軸線的生態才智》、《三山五園的生態才智》等課程,受到了廣大師生和社會公眾關注。

  “大運河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长歷史和文明,我們帶領同學們學習大運河生態文明及其生態價值,幫助他們更了解和認同古都北京獨特的文明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跡,期望通過課程激發青少年爭做中華優秀傳統文明的傳承者和實踐者,積極參與美麗北京建設。”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相關負責人表明,未來還將推出一系列關於大運河文明帶的課程與活動。

  為擴大環保課堂傳播影響力,主辦方同步推出了視頻課程,通州區將在全區中小學生中開展雲課堂,一起學習這堂生態環保課。此外,視頻課程在北京生態環境微信渠道和京環之聲微博同步傳播,邀請全市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一起探尋大運河的生態魅力。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